对于互联网从业者而言,创业意味着你将经历一次自我修行,全力地追逐梦想,并有机会创造财富甚至改变世界。同时,也意味着你和你的团队将独自应对所有始料未及的挑战。本期封面报道,我们将从创业方向、创业伙伴、技术选型、融资等几个角度,探讨互联网创业的方方面面,以求让你的创业之路,不再孤单。

(2)如何挑选联合创始人
(3)创业公司如何确定技术路线
(4)注重实效的初创公司技术之路
(5)技术人员创业与融资的八大误区
(6)“解决遗憾”是极好的创业契机
(7)定义中国轻博客——点点网创始人许朝军专访 阅读全文 »
(2)数据库安全五大方面与保护机制
(3)让安全成为IT系统的基础属性
(4)用户终端是最薄弱的安全短板
(5)安全—云计算的门槛
(6)Web应用平台的安全防范
(7)从“泄密门”谈浏览器安全
(8)使用Metasploit进行渗透攻击
本期封面报道:企业开发的困境与变局
由于研发围绕采购者而非最终用户进行,企业软件往往用户体验较差。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企业软件的技术渐渐落后。然而,近年来众多新兴企业软件的出现,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次大变局。
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如何面对大变局?
(1)企业开发的困境与变局
(2)浅析Java企业开发
(3).NET企业级开发
(5)浅析工作流平台
(6)基于SOA、ESB、BPM实施敏捷的企业IT系统
本期封面报道:中国式产品管理
产品管理诞生于宝洁公司,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老又新,说它老,是因为它的诞生要比现在流行的很多管理思想要早得多;说它新,是因为不但在国内,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才开始的,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或者可以这样说,在这个管理思想的认识和实践上,我们并没有被国外同行落下太多,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才能把本来不大的差距继续缩小,直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让产品管理思想本土化、体系化和职业化。我们应该为宝洁审时度势的改造大声叫好,这或许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实施产品管理的一个标杆。这个标杆建立在宝洁为追求产品管理最合适的实现形式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勇气和耐心中。
中国的产品管理,其实才刚刚上路,我们依然需要在探索中前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阅读全文 »
本期封面报道:敏捷
敏捷并不完美,一直在演进。对于敏捷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
敏捷不是银弹,只是接受常识。单纯地依靠任何一种敏捷技术都不可能解决问题。
敏捷不反对方法学,相反努力为之正名。鼓吹敏捷以“传统”为敌,并不是真正拥护敏捷的人。
在本期特别策划中,我们邀请了不同开发理念的拥护者,以PMP、CMMI等不同视角,探问敏捷的得失利弊;以UX、Tools、Testing等不同维度,探问敏捷的发展与演进。在反复探问与比较中,虽然我们无法抵达问题的终点,但或许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起点。
(2)“敏捷落地”路线图
(3)敏捷测试的思考和新发展
(4)敏捷和工具
(5)PMO如何推动敏捷实践
(7)敏捷热点问题的多角度杂议
(8)敏捷交互设计
本期封面报道:海量数据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各种终端、信息收集器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我们每个人、世间万事万物每时每刻产生的大量数据,都在不断进入信息系统,等待存储、分析和充分利用。我们将这些浩如烟海的数据统称为海量数据,也就是国外人们更喜欢说的Big Data。本期封面报道中,将有来自支付宝、百度、Yahoo!、SAP、Teradata、新浪、淘宝、麦包包、优酷、Admaster、Esri等业内领先的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专家,分享他们在应对海量数据挑战方面的见解、经验和技术实战。内容涵盖运维、NoSQL、C++MapReduce框架HCE、数据魔方平台架构、电子商务推荐引擎、视频网站Big Data实践、Hadoop多维分析架构、海量空间数据库、《纽约时报》的数据可视化实践等。
(1) Big Data技术综述
(2) 圆桌论坛:如何应对海量数据的挑战
(3) 运维技术大势谈
(4) NoSQL生态系统
(6) 淘宝数据魔方技术架构分析
(7) 数据驱动销售——个性化推荐引擎
本期封面报道:
众多IT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决策着公司的技术选型和架构、技术团队的组织与管理,并凝成一股合力,决定了技术的时代潮流。这其中,总有一些耀眼的、具有领袖气质的技术领导者。本期封面报道,我们通过对八位技术领导者的访谈,以期找到塑造这个时代潮流的技术领袖气质,并且记录领袖们的成长、成功轨迹。
(4)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副总裁谢耘:
本期封面报道:2011开放平台之征
本期我们聚焦于开放平台,论述其关键话题。我们分析两家微博平台,试图从中得出不同的开放思路和经营理念;我们论述两家SNS网站平台,探讨形成开放生态系统的可能;我们还将开发者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并置,展示开放的多样性与多重性……“开放平台之征”,一方面是彼此间的“征战”,另一方面,大家都已经不可避免地一起踏上“开放”的征途。
(2)构建更开放的微博平台
(3)人人网开放平台浅谈
(4)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解析
(5)漫谈51开放平台的后台服务支持
(6)逐步改善,设计优秀API
(7)透明是开放平台成功的关键——淘宝开放平台基础组件介绍
(8) 微创业:从开放平台和云计算开始
近期评论